第一次写那么长的评价。
这款游戏是我有生之年体验的第二款GalGame,也是第一款全年龄向的Gal。一开始是无意间刷哔哩哔哩认识到这款游戏,好奇于是就去下了安卓版。五个小时多的体验,有轻松的玩笑,有细思极恐的情节,有邂逅时的温馨与喜悦。一刷过后,我毫不犹豫地打开Steam补了票——原先打算等今年夏促再买的,但是游戏结局时激动不已的我是这么想的——“制作组这70你必须收下!少一分钱都是对我的侮辱!!!”。虽然说这款游戏不算长,但是绝对是超值的作品,我在此推荐给所有人。
关于这款游戏
首先,谈谈游戏的优点。
《星白》是一部单线式的可视小说,剧情一条线,也没有过多的操作以及选项,或者好感度之类的系统。对于有些人来说,这部作品可能还是有点“无聊”的。不过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,它本来就是一款“视觉小说”,而不是真正概念上的“游戏”,如果你静下心来,去细心体会,去代入,去感受,那么,你就能发现这部作品的闪光点所在了。
剧情,作品以一段轻松愉快而又神秘的旅行为主要背景,以主人公晓和其他人物的相处背景为主线,节奏相当紧凑,一步步揭开了旅程的真面目,去寻找“白发红瞳”女孩的真相。全剧情以轻松诙谐的语言为基调,与主人公们相处的美好时光,的确令人憧憬。以及,偶尔到来的亿点点小高潮,也就是“诡异”的事件,则更是引发了我们的思考。最后,一个转折,和莫名戳泪点的结局,让我们在思考游戏本身的同时,思考生命,和生活,真正的意义。
“世界就是一个,装满了熠熠生辉的宝石的宝石箱”
这句话是贯穿全剧情的主旨句,在开头和结局却萌生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——重要的是你的目光,是充满虚伪的大人的目光,还是纯真的目光,热爱生活的目光。在这句话的推动和剧情的种种铺垫下,整件事情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——尽管没有任何的正面描写。
音乐,本作的音乐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,偏日常的可爱的配乐,十分契合“旅途”这个主题;失落与安静时分的钢琴独奏,更是扣动着我的心弦。高潮和结尾时的配乐也比较具有特色(不过个人还是觉得,紧张时的配乐有点过于恐怖了,毛骨悚然的感觉)
画风,感觉有点像夜羊社的画风,非常喜欢。(毕竟萝莉什么的最棒了!!!)三个萝莉画得都非常成功,没有画崩的,可爱就完事了。大人这边的作画也依旧亮眼。几张诺瓦的CG非常不错,当然后面真白的也很棒,之前的恐怖感一扫而空了。
一些小小的缺憾
当然,再好的作品,也不可能是没有缺憾的,以下是一些感觉没有那么完美的地方,仅供参考。
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,配乐的问题,也不是说渲染紧张气氛的那只曲子就不好听吧,但是总觉得还是偏恐怖了一点,尤其是几个比较恐怖的情节加上去,一时竟分不清我是在玩治愈(致郁?)游戏还是在玩恐怖游戏。and这首曲子出现的频率还是相对偏高了,搞到最后感觉都有点PTSD(战后创伤性应激反应)了,一听到这个旋律就感觉小高潮要出来了,紧张得要命。当然这也说明游戏的体验还是很好的,配乐也十分不错,但是总体上这一块给我的感觉不太好。也许适当多两首紧张的曲目会更好点吧。
第二,也是我觉得最大的遗憾——游戏的建模。你也许会问,这不是2D游戏吗哪来的建模?啊确实,但是不难看出这里面的场景用的是3D建模出来的。其实车厢内部、站点、森林给我的感觉都还好,但是!!!到海滩这个场景就明显看出不对劲了,远处灯塔下方的陆地看上去像硬P上去的一样,到了黄昏和晚上整个画面都不太自然了。然后真白的病房也是格外的诡异啊,我一开始以为那个房间是那个小女孩家,但是一看远处那个心电图机是怎么回事,非常突兀啊,感觉一个很日常的房间里面突然混进一个医疗器械,你要是在墙上给我搞个常见的那种氧气出口、呼叫器那我觉得倒还好一点。然后,为毛大晚上的心电图机还开背光啊!tm搁那边亮着但是上面都没有显示,很诡异好吗!另外就是,这个房间里面所有的物品渲染得都不太对,感觉大晚上的自己在泛白光,吓了一跳好吧。。咱能不能不要瞎搞3D建模啊,背景也顺带着画一下,也许就好很多了。。。
其他的话,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卡bug了,我没办法使用那个快进,按了和不按没什么区别。鉴赏里面第二排第一张是黑屏,点进去啥也没有.and我其实已经玩过一遍移植版了,但是这边又没办法很快过完剧情,希望能解决一下吧。
关于剧情
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,还没有玩过的谨慎阅读。
先抛两个现在仍未解决的问题:
1 “诺瓦”这个名字,车上的人为什么会知道,并且这样称呼她?剧情中的解释是,“原名是真白,上了火车大家都叫她诺瓦,也就习惯了”,但是按照逻辑上来说,诺瓦这个名字,除了“我”和音理以外应该没有人知道了。
2 为什么真白在天文馆会对“我”表现出那么严重的敌意,以至于想要杀死“我”,当然这里的说法并不确切,因为“我”不是活着的状态,只是说,她为什么会这样恶语相向?她确实知道,自己给“我们”带来了麻烦,不想带着我们生命的包袱活下去,但是这也不应该是真白想要“杀死”“我们”的理由啊?
如果哪位大佬知道答案,也可以告诉我。
抛开这两个没看懂的地方,这部作品的剧情绝对绝对绝对只能用“优秀”两个字来形容!每一个伏笔都恰到好处,每一处线索都得到了呼应和回收。
有一个问题,我思考了许久,也就是作品里面,音理说,“最痛苦的还在后面”,这指的是什么?结合音理是这个世界线里面的近乎“上帝视角”,以及诺瓦与之的熟识,不难推测,音理一看到主角四人踏上旅途,便察觉了真相——主角四人(诺瓦除外)也失去了生命,并且也以移植器官的方式来到了真白体内。
真白知道自己的心脏是音理给的,但此时并不知道、或者说知道了但还来不及去深究——主角几人也失去生命并为自己提供器官的真相,当然主角等人也不知道。即使只是小音一个人的生命,就已经足以让诺瓦近乎失去活下去的希望,足以让真白萌发拒绝接受的心理,更何况是诺瓦(真白)深深关切的其他三人,以及爱着的主人公“我”呢?
这便是痛苦的本源——所有人都死了,真白却因为所有人的死活了下来。这无疑是相当煎熬的,对深深有着“不去麻烦别人”的价值观的真白母子来说,更是不可接受的。但是主角等人不一样,他们死去了,尽管不是自己愿意死去,但是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这位旅伴,让她茁壮成长。在旅途中,“我们”一直试图给诺瓦灌输“我们”认为合理的世界观,而回避成人化利益化的畸形世界观。诺瓦在旅途中学会了成长,更得到了包容——麻烦别人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,只要别人愿意奉献,你的欣然接受,也就会成为一段欢乐的开端。
在故事的高潮,“我”不顾排异反应给“我”带来的伤害,抱起真白,将她引向生的彼岸,真白终于释怀了,她的心灵不再排斥“我们”,所以“我们”一个个醒过来。这也告诉我们,实际上“我们”赶到的痛苦,被神秘的小女孩触碰引发的不适,以及那个诡异的梦境,都是真白内心激烈的矛盾中,对我们“排斥”的一个观点。自从真白释怀,去拥抱生活的时候,排异反应,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,而“我们“从此也生活在了真白的身体当中。
“那,不是梦——”
至此,泪出。
而对于另外一条线,也就是现实的线,有关“院长将所有遗体的器官都用于自己的孙女身上”是否具有道德上的争议,我并不想多做评价,但是这也是,亲情,的表现。我可以理解他,更可以理解诺瓦的母亲“不应该去麻烦别人”的道德难题。现实生活的复杂,正好与“这世界是个装满了熠熠生辉的宝石的宝石箱”一样——正因为情况的复杂,所以才体现了抉择的重要性,同时体现出人性珍贵的一面和可恶的一面。在“我们”给诺瓦带去的世界观的带领下,真白,大概也能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吧。
(从Steam上搬一下自己写的评价)
发表回复